限于电影的篇幅,押井守的两部作品并未过多牵涉到国际事件,对彼时美日关系的述说主要集中在《攻壳机动队》第二部电视动画里出现。政治元素并不是押井守叙事的重心,只是作为背景存在,第一部中开场部分对美国大使的击杀和后续剧情中公安六课的种种阴谋,都不过是主线情节发展的陪衬,真正的主线仍是素子在傀儡师(The Puppet Master)事件中,不断找寻改造人(Cyborg)生存意义的过程。第二部《攻壳机动队2:无罪》(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更是直接将这层背景隐去不表,整个故事表面上聚焦于由儿童绑架事件引出的机器人暴走案件,并由此探讨机器人人权以及万物平等的思想,但实际上核心议题与初作一脉相承,仍是在对人类的存在本身进行反思,当天平两端摆放着人类与机器人的性命时,两者究竟孰轻孰重,我们将如何抉择?
魂壳(灵肉)两分观点的背后,是对人类意识是否可以脱离肉体存在,人类是否可以藉由灵魂不灭而实现永存的终极猜想。以无神论的观点来看,这自然是荒谬的,灵魂的存续本应源自肉体的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然而当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足以全面替代肉体的义体之后,这一层逻辑的根基已经遭到了动摇。换言之,当人类藉由制作身体实现了自我复制之后,也便自然而然地迈入了下一个层次:创造灵魂。这也是整个系列的英文名称《Ghost in the Shell》(壳中之魂)的含义所在。士郎正宗本人是坚持以英文为整个系列命名的,他自然是认为这个名称更能准确地展示系列的内涵,但迫于出版社压力,采用了更为通俗易懂的名称《攻壳机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