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机动警察》(Mobile Police Patlabor)系列是因为《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也是因为其导演押井守(Mamoru Oshii)(第三部作品导演为远藤卓司(Takuji Endo),且作品与东京都警视厅特车二课(Tokyo 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s 2nd Special Vehicles Section (SV2))关系不大,故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如果说《攻壳机动队》是押井守成熟期的巅峰作品,《机动警察》系列则是其个人风格渐渐成型这一过程的写照。在这两部作品中,熟悉《攻壳机动队》的你,也许可以找到许多似曾相识的细节、片段、主题,乃至风格,《机动警察》中所涉及的这一部分元素在沉淀后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攻壳机动队》中,更加直接、更加凌厉、也更加深刻。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动警察》本身便是粗糙、温吞、浅薄的,正相反,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反而可以更近距离地观察、理解决定押井守今后风格成型的诸多要素,也得以一窥他在人类与科技关系这一主题上的思路发展历程。
当然,将《机动警察》系列与押井守划上等号,实在是有失偏颇。这个由一套漫画、两部小说、一部电视版动画、两部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动画、三部动画电影、一个真人电视剧系列(名为《机动警察:次时代》(The Next Generation -Patlabor-)预计今年至明年播映)乃至一套邮票组成的庞大系列凝结了众多创作者的心血。在机器人动画的设定渐渐超出人类想象力极限的潮流下,《机动警察》系列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它抛开了变形、合体等等诸多主见走向猎奇风格的动画套路,转向了将机器人技术安置于近未来的世界设定中,并尽可能地注重这一技术与现实的契合,及其对社会发展、人与机器关系的影响上。
与一般科幻类作品动辄20XX年的设定相异,《机动警察》系列的时间设定距离现实并不遥远,初作《机动警察:电影版》(Patlabor: The Movie)发行于1989年,时间设定不过是10年之后的1999年;续作《机动警察2:电影版》(Patlabor 2: The Movie)发行于1993年,时间设定也不过是9年之后的2002年。如果算上并非押井守导演的第三部《13号废弃物:机动警察3电影版》(WXIII: Patlabor the Movie 3),电影本身时间设定(2000)与现实放映(首映于2001年12月,日本院线正式上映为2002年3月)之间的距离甚至已经缩短到了短短的1-2年。《机动警察》系列相对现实而言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更像是现实的另一个版本。这一设定所导致的,是作品中除去超现实(却力图与现实融合)机甲设定之外,余下世界的真实感。
官僚体系及其下政策制定者与实际执行者之间的冲突,是埋在故事底层的一条重要脉络,初作中这条线索仅仅是略微触及,而在续作中则不仅是大幅展开,更是成为了整部作品的核心矛盾之一。第一部中,在发现筱原重工(Shinohara Heavy Industries)制作的机械人高级操作系统(Hyper Operating System (HOS))后,政府作出应对的速度非常缓慢,如果没有警探松井孝弘(Takahiro Matsui)的坚持调查以及课长后藤喜一(Kiichi Goto)的决断,政府决不可能意识到隐藏在工程机械人暴走背后的更大危机,遑论加以应对了。而第二部中,日本陆上自卫队(JGSDF: Japan Ground Self-Defense Force)因疑似日本航空自卫队(JASDF: Japan Air Self-Defense Force)发动的恐怖袭击而发起的军事政变,更是展示了在动荡的国内局势下,官僚体系冲突的一触即发,以及在面对恐怖活动时,这一体系的无能与低效。
特车二课的课长后藤喜一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到这一基层单位,与因和柘植行人的恋情而被调离原单位东京都警视厅公安部(Tokyo 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 Public Security Bureau)的南云忍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妹。这位看起来吊儿郎当的课长完全没有一丝官僚的架子,不仅在二课中时常一边抠着自己的香港脚一边和南云队长聊天,还经常任由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的年轻课员筱原游马及泉野明(Noa Izumi)去做一些自己早已知晓答案的调查。但隐藏在他这副外表之下的,是对信息的合理分析、对局势的精确判断、以及将二课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凝结为一个强有力整体的极强执行力,从而解决巨大危机的能力。虽然他同样会不时针对这些恐怖分子的理念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但在大是大非之前,却有着冷静的头脑。在官僚体系因为权力倾轧而无法做出正确决断的时候,往往是他以极强的口才和把控局势的能力将局面导向正确的方向。
电影第二部更加凸显了对个体与集体关系的思考,柘植行人所发动的恐怖袭击,源自他所处的联合国维和机械人野战排在柬埔寨(Cambodia)受到当地游击武装突袭全灭的惨痛经历。这个取材自真实事件(1992日本首相宫泽喜一派遣2000名日本国民自卫队成员赴柬埔寨加入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并因部分人员伤亡导致国内反对声音。)的背景一方面表达了对日本自卫队(JSDF: Japan Self-Defense Forces)违反日本国宪法第九条(Article 9 of the Japanese Constitution)所承诺的不再涉足国外土地的抗议(导演押井守本人曾公开反对过日本藉由加入联合国维和部队,寻求对这一宪法条例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个体在被集体所背叛之后的痛苦:柘植行人所在部队遭袭无援、损失惨重,彻底成为国家为突破军事政策壁垒的牺牲品。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冲突,构成了电影第二部的基本矛盾,也应和了特车二课在整个事件中,因政府反应迟钝而遭到空袭毁灭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