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2|回复: 0

Prelude to GITS

[复制链接]

562

主题

720

帖子

23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8
发表于 2021-8-17 22: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机甲最初源于艺术作品中的想象,但确实有作品在按照贴近现实的方式对其进行描绘,这就是《机动警察》系列。

4e5ebd224a67dd796c75cb98fc752aad_720w.jpg
Rewind Cinema Vol.15
Patlabor 1&2: The Movie

Prologue

74ed120f3dc17b9a4b7af0651a0d0027_720w.jpg
接触《机动警察》(Mobile Police Patlabor)系列是因为《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也是因为其导演押井守(Mamoru Oshii)(第三部作品导演为远藤卓司(Takuji Endo),且作品与东京都警视厅特车二课(Tokyo 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s 2nd Special Vehicles Section (SV2))关系不大,故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如果说《攻壳机动队》是押井守成熟期的巅峰作品,《机动警察》系列则是其个人风格渐渐成型这一过程的写照。在这两部作品中,熟悉《攻壳机动队》的你,也许可以找到许多似曾相识的细节、片段、主题,乃至风格,《机动警察》中所涉及的这一部分元素在沉淀后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攻壳机动队》中,更加直接、更加凌厉、也更加深刻。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动警察》本身便是粗糙、温吞、浅薄的,正相反,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反而可以更近距离地观察、理解决定押井守今后风格成型的诸多要素,也得以一窥他在人类与科技关系这一主题上的思路发展历程。

ed48d3f2cfc83344a69f24fa570ab081_720w.jpg
当然,将《机动警察》系列与押井守划上等号,实在是有失偏颇。这个由一套漫画、两部小说、一部电视版动画、两部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动画、三部动画电影、一个真人电视剧系列(名为《机动警察:次时代》(The Next Generation -Patlabor-)预计今年至明年播映)乃至一套邮票组成的庞大系列凝结了众多创作者的心血。在机器人动画的设定渐渐超出人类想象力极限的潮流下,《机动警察》系列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它抛开了变形、合体等等诸多主见走向猎奇风格的动画套路,转向了将机器人技术安置于近未来的世界设定中,并尽可能地注重这一技术与现实的契合,及其对社会发展、人与机器关系的影响上。

2ffd7e777d413965852f6c0c4230f173_720w.jpg
正如《龙珠》(Dragon Ball)系列画到后期已无法用数字来表示人物的战斗力一样,单纯堆砌力量层级或者将创意浪费在更加夸张的机体设定上,并不足以构建出一个可信的故事。除了必定会走上“刺激读者肾上腺素-过度刺激后变麻木-寻找新的方式刺激”这一恶性循环之外,这种处理与人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始终有着一层无法戳破的隔膜,难以引发人们的思考。《机动警察》系列虽然仍未逃出机甲类作品的基本叙事构架,但在这一方向上的探索是远远超越同时期,乃至现在的大部分作品的。押井守强烈的个人风格也在这两部作品中有了显著的变化,观众几乎可以在两部作品中看到他在叙事语言上的突破性成长。也许与其说押井守成就了《机动警察》系列,倒不如说是《机动警察》系列启发了押井守更为合适。

Touch on Reality

1d096d0af002e4c33c22274c4b3e3bb5_720w.jpg
与一般科幻类作品动辄20XX年的设定相异,《机动警察》系列的时间设定距离现实并不遥远,初作《机动警察:电影版》(Patlabor: The Movie)发行于1989年,时间设定不过是10年之后的1999年;续作《机动警察2:电影版》(Patlabor 2: The Movie)发行于1993年,时间设定也不过是9年之后的2002年。如果算上并非押井守导演的第三部《13号废弃物:机动警察3电影版》(WXIII: Patlabor the Movie 3),电影本身时间设定(2000)与现实放映(首映于2001年12月,日本院线正式上映为2002年3月)之间的距离甚至已经缩短到了短短的1-2年。《机动警察》系列相对现实而言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更像是现实的另一个版本。这一设定所导致的,是作品中除去超现实(却力图与现实融合)机甲设定之外,余下世界的真实感。

1a49650d59e6e98aa4213784ae2544dd_720w.jpg
在《机动警察》的世界中,你不会看到《攻壳机动队》中笑脸男(Laughing Man)所使用的高超黑客技巧、或已经融入人类生活的大量生化技术;也不会看到《苹果核战记》(Appleseed)中远远超越人类现行科技的未来都市奥林匹斯(Olympus),或是与人类和平共处的克隆人;更不会看到《空中杀手》(The Sky Crawler)里那热衷于虚拟战争的麻木国民。《机动警察》世界设定中的整个社会(日本)仍然保持着八九十年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总体和平状态。

f121eaca8f11ba0e532cfa38d3a50f59_720w.jpg
此时的东京受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影响,面临着海平面升高后被彻底淹没的威胁。为此开始进行一项名为“巴比伦”(Babylon)的计划:建造海堤封锁东京湾,再对这部分区域进行填海造陆工作。藉由这一颇富宗教意味的设定(参见《圣经:创世纪》(Bible: Genisis)第十一章中巴别塔部分的叙述),《机动警察》系列以一种相对合理的方式引入了名为“Labor”的大型机械人技术、为对应随之产生的机械人犯罪而成立的机动警察特车二课(SV2)以及系列名称中的机动警察(机动警察(Patlabor)是巡逻大型机器人(Patrol Labor)的简称)。如果将巴比伦计划视为人类挑战神权(移山填海能力)的另一次尝试,那么机动警察便是伴随这一挑战而生的附属品。由此,机械人这一超越现实(严格说,也许已经可以称其为现实)的造物便与人类挑战神权的努力融为了一体,进而拥有了一层更深的寓意。

fc97ed725afe3622d55d0379128fa0ef_720w.jpg
回到机动警察本身,虽然其主体设定仍为大型人形机器人,但在细节设定上却充分考虑了现实中警务人员执勤时的状态。机动警察的体积并没有如哥斯拉(Godzilla)一般庞大,因为其所要应对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替代人类进行重型体力劳作的工程机械人。在武器装备设定上,一般机械人动漫中常见的离子炮、光子刃、重型机枪等在这里可是找不到的,机动警察虽然要对抗机械人犯罪,但如果像《龙珠》那样动不动在对决中毁灭个星球,整个系列的真实性便彻底不堪入目了。机动警察主要武器装备均是为近战准备的,不论是用于近身格斗的警棍、近距离方能发挥最大威力的霰弹枪,抑或口径却达到了75毫米(书面材料设定为36毫米,实际口径远超此规格)的左轮手枪,其设计初衷都是在尽量减少附带伤亡的前提下,完成警备任务。
在运输与使用层面,为了减少燃料消耗,战斗准备期间,机动警察都是通过车辆或运输机进行移动的,并不会进行任何长途奔袭作战,更别提在空中翱翔了,光是想想这一大坨铁家伙在地面上行进可能造成的公共设施损毁便足以让人头疼了(当然,这一点也作为笑料,在电视剧版中遭到民众吐槽:“特车二课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就连外形上也极尽简朴,简单的黑白配色与警灯装饰、加上匀称更似普通人类的机型,与一般机甲动画中充满未来感或艺术气息的夸张机体结构及其超强能力形成了鲜明对比。

f747cf5186b0cdcfee081e34ca3884b1_720w.jpg
之所以说《机动警察》系列第一次将机甲动画带回了现实层面,并不止在机体设定疑惑机体设定这两方面,还在指挥、驾驶、维护机体的特车二课这些围绕机甲而生活的人身上。与《攻壳机动队》“公安九课”(Section 9)诸位成员那各自逆天的战斗能力不同的是,特车二课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普通人,他们大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缺陷,却并没有严重或者黑暗到足以被称为心理问题,组员之间偶尔也会产生冲突,但大多能冰释前嫌,即使是战斗能力层面,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具备只手逆转危局的能力,特车二课的每一次胜利均非来源于这一类题材中最为常见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永远是团体合作。在作为一个整体作战时,特车二课的每一个普通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个成员才能互补之下,他们才能够完成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Bureaucracy Conflict

f8db642fd10728a5e98976fac4fdea38_720w.jpg
官僚体系及其下政策制定者与实际执行者之间的冲突,是埋在故事底层的一条重要脉络,初作中这条线索仅仅是略微触及,而在续作中则不仅是大幅展开,更是成为了整部作品的核心矛盾之一。第一部中,在发现筱原重工(Shinohara Heavy Industries)制作的机械人高级操作系统(Hyper Operating System (HOS))后,政府作出应对的速度非常缓慢,如果没有警探松井孝弘(Takahiro Matsui)的坚持调查以及课长后藤喜一(Kiichi Goto)的决断,政府决不可能意识到隐藏在工程机械人暴走背后的更大危机,遑论加以应对了。而第二部中,日本陆上自卫队(JGSDF: Japan Ground Self-Defense Force)因疑似日本航空自卫队(JASDF: Japan Air Self-Defense Force)发动的恐怖袭击而发起的军事政变,更是展示了在动荡的国内局势下,官僚体系冲突的一触即发,以及在面对恐怖活动时,这一体系的无能与低效。

80fd4fa05f420d77410b09512fdf53ea_720w.jpg
站在官僚体系对面的,则是由特车二课、以及若干警探这些普通人所组成的底层公务员队伍。他们并未受到派系斗争、既得利益等权力阶层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所扰、也没有被恐怖分子那自圆其说的理想或理念所俘虏,他们所信奉的是更加简单的信念:惩恶扬善。不论初衷多么美好,也不论这些行恶者是否与自己切身相关,一旦这些恐怖分子或既得利益者的所作所为触及了他人的利益,便必须得到阻止。在第一部中,特车二课的筱原游马(Asuma Shinohara)面对几乎足以摧毁自己家族产业的重大工程缺陷,并没有选择回避,而是倾尽自己所能进行调查;在第二部中,面对现在的恐怖分子、曾经的恋人柘植行人(Yukihito Tsuge),特车二课的代理课长南云忍(Shinobu Nagumo)亦并未手下留情,同样选择了追查到底。在这些普通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与官僚体系迥然相异的生存理念,而对这一理念最为集中地体现在特车二课课长后藤喜一身上。

93e6c76ce39f7270437ae1267385e488_720w.jpg
特车二课的课长后藤喜一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到这一基层单位,与因和柘植行人的恋情而被调离原单位东京都警视厅公安部(Tokyo 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 Public Security Bureau)的南云忍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妹。这位看起来吊儿郎当的课长完全没有一丝官僚的架子,不仅在二课中时常一边抠着自己的香港脚一边和南云队长聊天,还经常任由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的年轻课员筱原游马及泉野明(Noa Izumi)去做一些自己早已知晓答案的调查。但隐藏在他这副外表之下的,是对信息的合理分析、对局势的精确判断、以及将二课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凝结为一个强有力整体的极强执行力,从而解决巨大危机的能力。虽然他同样会不时针对这些恐怖分子的理念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但在大是大非之前,却有着冷静的头脑。在官僚体系因为权力倾轧而无法做出正确决断的时候,往往是他以极强的口才和把控局势的能力将局面导向正确的方向。

efe8520d2904640501f000c10a3d9bea_720w.jpg
通过特车二课每一个普通队员与整体战斗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特车二课这一个体在整个官僚体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个体与集体之间两种关系的描绘已经在这两个层次中得到了体现,一方面,集体可能让每一个个体的能力得到释放,进而形成1 1>2的效果;另一方面,集体也可能在无尽的权力博弈中抑制个体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向上一个层次,便抵达了故事的核心线索: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Individual & Collective

aa5f0967512e61c5254341f7df0fcbc7_720w.jpg
如果我们将科技视为人类全部知识与意志联合体的产物,那么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个人与集体关系。在电影第一部中,特车二课摧毁巴比伦计划的核心建筑:方舟(Ark),便很清晰地展示了这一层关系。方舟是为巴比伦计划而构建的一座人造岛屿,它担任着整个计划的神经中枢以及大型工程机械人生产工厂的角色,与此同时,它也被制作高级操作系统的程序员用来在台风中因其复杂结构所产生震动形成共振波,以唤醒植入存在缺陷的高级操作系统的大型机械人并令其陷入暴走状态。方舟的名称来自《圣经》中的“诺亚方舟”(Noah’s Ark),这艘原本为拯救神怒之下洪水中的人类及世间各物种的大船,在此处却沦为用以灭绝人类及摧毁巴比伦计划的工具,其间的讽刺非常值得令人玩味。融合了人类最尖端技术及知识的方舟,却对人类造成了最大的威胁,是否意味着人类意图取代神权的巴比伦计划,是超越了人类本身能力范围的一场毁灭性尝试呢?在特车二课对方舟的突袭与毁灭中,是否代表了人类自身对自身能力极限的重新审视与另一种突破呢?代表着人类集体意志和智慧的方舟,是否会因个体的误导而走上歧途,又是否是因个体的纠偏而得以回到正轨呢?对这些问题,故事叙述者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扔到我们面前,他们只是讲述一个故事,故事之下的答案,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

f912aa3059bf3b0b9414216f31c67851_720w.jpg
电影第二部更加凸显了对个体与集体关系的思考,柘植行人所发动的恐怖袭击,源自他所处的联合国维和机械人野战排在柬埔寨(Cambodia)受到当地游击武装突袭全灭的惨痛经历。这个取材自真实事件(1992日本首相宫泽喜一派遣2000名日本国民自卫队成员赴柬埔寨加入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并因部分人员伤亡导致国内反对声音。)的背景一方面表达了对日本自卫队(JSDF: Japan Self-Defense Forces)违反日本国宪法第九条(Article 9 of the Japanese Constitution)所承诺的不再涉足国外土地的抗议(导演押井守本人曾公开反对过日本藉由加入联合国维和部队,寻求对这一宪法条例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个体在被集体所背叛之后的痛苦:柘植行人所在部队遭袭无援、损失惨重,彻底成为国家为突破军事政策壁垒的牺牲品。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冲突,构成了电影第二部的基本矛盾,也应和了特车二课在整个事件中,因政府反应迟钝而遭到空袭毁灭的惨剧。

29b0c7d5d3f1a0927977f6c5856b197e_720w.jpg
也许在败给特车二课之后,他又重新燃起了对于这个世界的希望,毕竟即使是在这个背叛了个体的残忍集体中,也还有这些为了个体而战的个体(小集体)存在。总值在影片的结尾,柘植行人被捕后,警探松井孝弘问他为何不引咎自尽时,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也许是因为我想再多看一些吧,看这个城市的未来。”

Epilogue

3fcc35df7fb66d78480ca42ded60b64a_720w.jpg
押井守的许多标志性风格在这两部作品中开始渐渐成型,一方面是技巧层面:停滞的长镜头、轻重有别的群像描绘、诡异的反派(如(荒川茂樹(Shigeki Arakawa))、跳脱规常的主角处理昭显了他的独特手法,对个体集体关系、人类科技关系的探讨这样的主题开拓也受原作的影响进入了他的选材视野;此外,与川井宪次(Kenji Kawai)的合作也延续到了其后如《空中杀手》等作品中。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电影版两部作品的风格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区隔,如果说以游马和野明为引领故事发展主要人物的第一部仍然有着电视版动画风格的话,第二部便完全跳出了原材料的限制,以其更加成人化的叙事语调与更加紧凑的节奏,凸显了押井守自身风格的确立。

9d7f23e417d1d4aa0e4a2d7129150e31_720w.jpg
2014年内,押井守回归《机动警察》系列的最新作品,真人电视剧版《机动警察:次世代》即将上映,这部聚焦于特车二课第三代成员的作品共计12集,并将以一部剧场版的上映作为结尾。特车二课的传奇将如何继续、押井守继《阿瓦隆》(Avalon)之后,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真人剧集答卷,马上便会见分晓,相信这一次,他也不会让我们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hangbanzu.xyz

GMT+8, 2025-5-9 05:36 , Processed in 0.0735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