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 Machina
第二部作品中对“乌托邦”的概念进行了拓展,面对日益险峻的安保形式,奥林匹斯意图通过统一全球的卫星连接来进行反恐监视,却不料得到统一的全球卫星网反为恐怖分子所利用,透过智能眼镜终端控制市民攻击奥林匹斯(有趣的是,这部影片中的智能眼镜终端概念要比2011年的谷歌眼镜原型早了足足四年)。全球卫星监控的概念一方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各个国家对恐怖活动越来越紧密的监视,另一方面也引入了对反恐全球化这一概念的反思。一个居民处处遭到全面监视的国家,是否仍然能够称为乌托邦?一片能够让其居民幸福生活的国家,是否必须要建立在对秩序的全面掌控上才得以实现?
Two Horns
在作为前传的第三部中,奥林匹斯并未现身,仅仅作为一个理想存在。在经历了非核战争的摧残后,生存于被毁的纽约中的人们自发地形成割据之势,汀南与布里艾若斯作为雇佣兵在这片城市荒野中艰辛求生,受雇于当地的一名黑帮大佬双角(Two Horns)。虽然双角算是个搞笑角色,但夹在意图启动终极兵器毁灭奥林匹斯的塔洛斯(Talos)以及虚幻的奥林匹斯之间的这名只在乎自身利益的地方军阀,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Forms of Life
人类、克隆人、机械士兵共同存在于奥林匹斯内,本身便象征着这座在末世中得名乌托邦的城市所拥有的包容特质,但盛名之下,其实往往难副。第一部着重探索了人类与克隆人之间的关系,在奥林匹斯平和的表面下暗潮涌动:一方面负责奥林匹斯防务的人类军队与克隆人之间的态势渐趋紧张,意图阻止汀南取回能够赋予克隆人生育能力的苹果核(Appleseed);另一方面负责掌控奥林匹斯核心盖亚(Gaia)的七贤者(The Elders)则认为克隆人不具备负面情感、生命周期与数量均可控,是人类前进的未来,意图释放病毒以彻底消灭人类。夹在两股势力之间的汀南与布理艾若斯既要取回克隆人的生育能力,又要阻止人类的自我毁灭,他们的努力也即人类与非人类生命体寻求不同种族之间和平共存的努力。
第二部与进一步聚焦在布理艾若斯这名机械人士兵,以及他与汀南之间的感情上。在遇到一名自己的克隆士兵特雷斯(Tereus)后,布理艾若斯如同看到了过去自我的鬼魂。接受自己失去肉体是一回事,看到自己的肉体拥有另一个人的灵魂,又是另一回事了。人类克隆这一技术所可能遇到的道德悖论在这部作品中被反复提及,与整体故事架构中人类失去个体意识,被卫星连接与智能眼镜所控制相映成趣:一边是相同的肉体不同的灵魂,另一边则是不同的肉体,被同一意志所掌控。人类于个体与集体意识这个维度上中可能抵达的两个终点均在此作中出现,不由令人感叹保有自我的艰难与失去自我的轻松。
Design by Prada
如果硬要对士郎正宗漫画作品改编的动画电影进行比较的话,《苹果核战记》更侧重于技术层面的突破,《攻壳机动队》则在故事叙述、题材的深度挖掘上占得先机。《苹果核战记》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即使放到今天也仍然令人惊艳,最新的《阿尔法》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视觉奇迹;押井守的两部《攻壳机动队》作品提出的众多问题已将触角深入到哲学及宗教领域,在保持战斗部分水准的前提下,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对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思辨上,可供咀嚼的思想表述更加丰满。不论两者孰优孰劣,能够作为这两部优秀作品的母文本,士郎正宗对近未来科幻题材的把握能力都足以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