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8|回复: 0

Like Father Like Son

[复制链接]

562

主题

720

帖子

23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8
发表于 2021-8-17 21: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onnie Brasco
c2c0eea13d027379f59916de57929507_720w.jpg
Prologue

“Forget about it.”

这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忠奸人》这部电影里面最有趣的一句台词。你可以在各种场合使用它,随语气的不同,含义也会自然变化:当阿尔·帕西诺(Al Pacino)饰演的本杰明·鲁杰罗/“老左”(Benjamin Ruggiero aka "Lefty")说他曾在快餐店买了四十份汉堡来喂狮子时,你可以用这句回答他:“得了吧。”;当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饰演的唐尼·布拉斯科(Donnie Brasco/Joseph D. Pistone)问老左他那因嗜毒进了急救病房的儿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时,老左也可以用这句回答:“别提了。”;当FBI探员告诉老左在他手下混了六年的唐尼,其实是联邦调查局(FBI)探员时,他仍可以用这句回答:“鬼才信。”

没错,“鬼才信。”

可惜这并不是一部凭空想像的电影,而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影片取材自前联邦调查局探员约瑟夫·D·皮斯通(Joseph D. Pistone)的传奇经历,他于自1976至1981的六年间,作为长期卧底潜伏在黑帮博纳诺家族(Bonanno Crime Family)中,最终为警方重创纽约五大黑帮家族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一提的是,在1996年,为了协助影片拍摄,最大程度上真实还原自己的经历,头上顶着纽约黑帮50万美元悬赏的皮斯通回到阔别十五载的纽约,甚至因此被一些黑帮成员认出。不过,若不是有这份胆识与勇气,相信他也不可能完成这三年又三年的潜伏工作。他用自己这段经历证实了一句话:“现实永远比小说更加不可思议。”
e8e4a4e8c44d9a2b2c6620cf6f519cc5_720w.jpg
Operation Donnie Brasco

行动代号:唐尼·布拉斯科

影片还原了皮斯通根据这段经历撰写的非虚构小说《唐尼·布拉斯科:我在黑帮的卧底生活》(Donnie Brasco: My Undercover Life in the Mafia)的故事:联邦调查局探员皮斯通以珠宝盗窃犯的身份接近博纳诺家族下的一个名为老左的手下,并取得了他的信任与举荐。老左是个在黑帮中郁郁不得志的中年男人,错过了几乎每一个升迁的机会,他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唐尼身上,不仅教会唐尼在黑手党中生存所需要掌握的能力与所需要遵守的规矩,还视其为己出,将自称孤儿的唐尼带回家共度圣诞,并告诉唐尼,他愿意“与唐尼共死。”

随着多米尼克·纳波利塔诺/黑索尼(Dominick Napolitano aka "Sonny Black”)的掌权,老左似乎看到了晋升的希望。但唐尼接到上司指令加速行动,只得不顾老左反对,在得到黑索尼的信任后,获得了运营其在迈阿密生意的权利。然而警方的动作太过迅速,黑索尼一众在生意被摧毁后开始怀疑存在内鬼。此时,敌对帮派也开始行动,所幸在火并中,黑索尼占得先机,并爬上了家族顶端。

就在唐尼将要抵达黑手党帮派的核心,成为一名功成名就者(Made Man)之际,联邦调查局因这场火并而决定叫停他的任务。意识到自己的消失和接踵而来的黑帮震荡将给老左带来性命之忧,唐尼几乎向老左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但随着警方的介入,唐尼最终未能劝说老左携款带着家人远走高飞。对黑帮的整肃如期而至,作为唐尼的引荐人,也不得不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在举起一枚奖牌与500美元支票与上司合影之后,唐尼最终陷入了沉默。

影片就此结束,真实的故事却仍在继续。提拔唐尼的黑索尼被枪杀并剁去双手,影片中略去的引唐尼入行的安东尼·米拉(Anthony Mirra)同样死于非命,博纳诺家族也因此被踢出了美国五大黑帮的委员会。极为讽刺的是,正因为不再从属于委员会,博纳诺家族因祸得福,在1985至1986的美国黑帮委员会审判中,成为五大黑帮中唯一个得以保留完整领导架构的黑帮,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并再度兴盛起来。

影片大致依皮斯通的表里两层身份分为两条线索,表层身份叙述了他自接触老左,打入黑手党直至最终获取到所需信息逃离其掌控为止的全过程;里层则叙述了其因卧底身份而不得不面对的早已支离破碎的家庭生活,以及挣扎在联邦调查局官僚体系中的各种矛盾。
4bb59e3c5968e7f5e50b8cf2842dea24_720w.jpg
Made Man

功成名就者

在警方叫停唐尼·布拉斯科行动前,唐尼几乎打入了黑手党的骨干位置,成为了一名“功成名就者”,这对一向以成员审核极为严密知名的黑手党而言,可谓颜面大失。黑手党内不同等级成员有着不同的称谓,“功成名就者”最早仅指黑手党的初创成员,诸如“声誉卓著者”(Man of Honour)、“好家伙”(Goodfella)(参见1991年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指导的同名影片)及“睿智者”(Wiseguy)均为黑手党成员的称谓,当然有时这些也用来称与黑手党紧密合作的帮派外人士。在黑手党内部,这一套等级则分为“战士”(Soldier) to “分支机构副头目”(Caporegime), “顾问/参谋”(Consigliere)、“二把手”(Underboss)和“头领”(Boss),只有成为“功成名就者”,方有晋升的可能,老左便终其一生均停留在“战士”级别。

作为最底层的“联络人”(Associate),要想进入黑手党的等级制度中:成为一个“功成名就者”,唐尼不仅要获得至少两名正式成员的举荐,本片中即为黑索尼及老左;还需要完成一次“契约刺杀”(Contract Killing)(任何以私人原因施行的刺杀均为无效),在本片中则体现为唐尼与老左对敌对帮派成员“红索尼”(Sonny the Red)之子的刺杀。若唐尼顺利完成这次刺杀,便将得以真正进入黑手党。

影片非常真实地还原了诸多美国黑手党的内部规则,比如老左在将唐尼介绍给其他黑帮成员时,称其为“我的一个朋友”(A friend of mine),这不仅意味着老左将担保唐尼的身份可靠,也意味着其他成员不得与他讨论黑手党的内部生意。若老左称唐尼为“我们的一个朋友”(A friend of ours),便意味着唐尼成为了黑手党的正式成员,可以与他讨论生意细节了;又如老左“被”黑索尼“邀请”(be sent for)、黑索尼被红索尼“邀请”,以及最后老左被帮派“邀请”,便往往意味着血腥杀戮即将降临;再如黑手党帮派中禁止提起背叛者的名字,老左在提到被自己枪杀的尼基(Nicky)时,只以“那个人”(The Man)、“他”(He)、“老鼠”(A Rat)来称呼,而绝口不提其姓名等等等等。

大量细节的加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真实可信的黑手党生活画卷,老左这个人物则是本片于整个黑手党系统中花费最大气力描绘的人物。
f25d0832d471fd58612a8be04e01e761_720w.jpg
Good Fella

这部影片第一次筹拍是在1991年,但因为担心与斯科塞斯的同题材影片《好家伙》(Goodfella)撞车,推迟了五年直到1996年才重新启动拍摄,唐尼的扮演者从原定的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换成了约翰·尼德普,其他演员也几乎全部换了个遍,唯有老左这一个角色自始至终一直为阿尔·帕西诺保留着,这足以充分说明他的演技对这部影片而言的重要程度。以《教父》(Godfather)、《疤面煞星》(Scarface)等黑帮片知名的帕西诺演绎的老左跳出了其以往角色那狠毒、疯狂的固定形象,有着几分木讷、有着几分小市民的幽默,同时,也继承了帕西诺积累十余载的演绎此类型角色的经验。

虽然手下存有27条冤魂,他自己却过着与其他黑手党成员整日或花天酒地、或烧杀抢掠的生活迥异的日子。他有一位挚爱的妻子安妮特(Annette),在第一次被黑索尼邀请后,他在临行前告诉唐尼,如果自己没能活着出来,记得把自己的车留给她;他有一个成长为问题青年的儿子,因为毒瘾屡次入院,纵使如此,这个男人仍老泪纵横地称其为“我的孩子”;他视唐尼为自己的孩子一般,不仅一力举荐,在最后一次被邀请后,还告诉安妮特,如果唐尼打来电话,告诉他:“如果真的有内鬼的话,我也希望是你。”

除了清教徒一般的生活外,老左有很多与黑手党其他成员迥异的理念:他没有野心,不知如何在黑手党体系内踩着别人往上爬,混了几十年,仍然个最底层的战士;他并不残忍,甚至尽己所能极力阻拦黑索尼的暴力行为;他的梦想竟然是驾着游艇,与安妮特一起远走高飞,彻底脱离黑手党生活。然而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他,却又有着嗜血、狠毒的一面。家中他唯一喜欢观看的,不过是《动物世界》中那血腥的猎杀片段,黑索尼甚至为此送给了他一头货真价实的狮子;而在接到指令后,甚至会冷血到不发一言就射杀公示了数十年的同事。总而言之,他是一个最不像黑手党的黑手党,却又是一个最为名副其实的黑手党。

他视黑手党为一份工作、视党内的规矩为工作守则、视杀戮为符合自然规律的弱肉强食,若将黑手党的工作这部分从他的生活中去除,我们得到的却是一名处于中年危机中的普通男子。影片通过老左,检视了黑手党内部每一个个体的存在方式,并与卧底的唐尼那分崩离析的生活进行了对照,其所提出的问题,是在传统善恶论之外,是否存在着另外一个辨识这个世界的角度。
0e7408b98fdb9fba555eddefa9b24cd2_720w.jpg
Bureaucratism

官僚主义

如果说长期的卧底生活动摇了皮斯通的婚姻,那么联邦调查局的官僚作风则不断压榨着他的精神,摧毁着他的信仰。相对老左对他的两肋插刀,联邦调查局高层则一直在质疑、妨碍、干预他的工作。面对官僚主义的冷血上级与待其如父的老左,皮斯通开始质疑自己的工作。皮斯通作为一个个体的经历及感受,与其作为警察体系中一员的身份的冲突,导致他心中的善恶观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崩塌。在“义理之别”的表层下,是对国家机器与黑手党系统的对照与对集体和个人关系的思考。

警匪自古相对而立,影片中数次提及黑手党与联邦调查局的晋升体系,并对两个体系中人对体系的理解与表现进行了详加描绘。黑手党虽然有着严格的体系制度,以及血腥的争权夺利,但同一帮派内成员之间的关系却相对融洽,更有着老左这样有情有义,置自身安危与利益不顾的人存在;以联邦调查局为代表的国家体系及其高官则全然相反,在将皮斯通送入虎口后,又不顾其安危,安排各种置其入险地的任务,以求自己的功名与升职。代表善恶两极的不同体系便由其个体的反其道行之而变得相对复杂起来。

代表正义的集体行使着恶的行为,代表邪恶的个体却实践着善的行为。被这一矛盾撕扯着的唐尼,一方面需要坚守自己的誓言,做正确的事情;另一方面又要保护为了自己陷入危机的老左,其所面对的,正是集体与个人的善恶错位。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却并非皮斯通化身唐尼的卧底行为,不论唐尼是否是卧底,都不会改变系统的现状,因为这个世界,本就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更为复杂。

贯穿皮斯通里层生活的,是他与妻子麦琪(Maggie) 的关系,由于卧底身份所限,皮斯通与家人聚少离多。麦琪曾对联邦调查局中皮斯通的上级说:“你们榨干了我的丈夫。”她所说的并不仅指从家庭生活中消失的丈夫,同时还指向了集体剥夺个体存在意义这一行为。当工作占据了的皮斯通的全部生活时,他作为丈夫与父亲的存在被彻底剥夺;而对于老左,情况则完全相反,为了保有一份正常的生活,他行事过于保守,错失了一切在集体生活(即黑手党工作)中的晋升机会,这也是为何这两个人如此惺惺相惜,他们在彼此身上都发现了自己已经失去的那部分自我,并竭力以自己的方式(老左一路举荐皮斯通,而皮斯通则不惜留下赃款助老左远走高飞)力图通过帮助对方来实现自己对于正常人生的理想。

只可惜,这最终不过是一场空幻的妄念。

国家体系与黑手党一样残忍,黑手党逼迫老左成为心狠手辣的杀手,国家体系则逼迫皮斯通抛妻弃子,成为一枚随时可弃的棋子。皮斯通最终想通了,他对麦琪说:“我并没有变成他们,我本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里的他们与我们,已不再指黑手党与联邦调查局,他所要表达的是:面对集体的强权,他与老左这样的个体纵使再愤怒再挣扎,也根本无计可施。真正泯灭人性的,并非他们这样的个体,而是集体。
9f7b68e7a2d69766ef26d9ec93bed6d0_720w.jpg
Epilogue

在卧底行动结束后,皮斯通回复正常的生活,老左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留存在他们二者之间的,并非憎恨,反而是感激。

这也是个体与集体最大的差异:情感。

能够将无数个体聚拢到一起的,是理念,而每一名个体所拥有的,则是感情。这部影片最为动人的,也是一个个展现人物感情的瞬间:老左在医院病房外扭过头抽泣的一幕;皮斯通想要将赃款交给老左,让他远走高飞的一幕;以及老左最后与妻子诀别的一幕。也许他们身在不同的被贴上或善或恶标签的集体,但当我们卸下有色眼镜后,就能发现在每一名个体身上都存在的,让我们动容,也值得我们尊重的情感。

在老左和皮斯通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他拿枪指着自己的脑门说:“如果你是卧底,我就是黑帮历史上最大的笨蛋。”也许他确实成了个大笨蛋,但他也一定是黑帮历史上最有人情味的笨蛋。与影片结尾暗示老左死亡的处理方式不同,现实中老左在步入死地之前被警方以逮捕的方式保护起来,成为了整个博纳诺家族中唯一一名亲近唐尼而保住性命之人。

所以,虽然现实比小说更加不可思议,有时候,现实还是比小说更温暖的。

是不是这样,唐尼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hangbanzu.xyz

GMT+8, 2025-5-9 05:40 , Processed in 0.0613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